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心灵驿站>>正文
 
  
 
我有精神病,这很可笑么?
2020-10-30 09:18 肖晨洋  微信公众号“你的百忧解”
精神病人都是喜怒无常的,不理性的,有攻击性的?

个性乖张,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得精神病?

精神病人都需要住院治疗?

精神病人都不能正常生活?


大家对于“精神病患者”这几个词好像从来就感到莫名的恐慌和厌恶。


它们总是与各种各样的麻烦事相联系,数据表明,仅1991年一年,美国各个家庭因为精神病症造成的额外花销(家庭照顾,误工损失,治疗花费)就高达650亿美元。(APA,2004)


而在我们生活中,不论是在小时候,朋友间开的一个个看似“有趣”的笑话。还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精神病患者伤人的事件,他们仿佛都在潜移默化中贬低,排斥着这个群体。


而由于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监管漏洞十分严重),更有些穷凶极恶的犯罪者通过装疯卖傻,被诊断为“精神病”后达到减轻量刑的目的。

似乎生活中的种种矛头都会经常对准这一批人。但他们一切的所作所为,真的那么令人反感么?这个群体,真的十恶不赦么?


Psychotic Disorder

(精神类疾病)


精神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病都有个大致的了解,甚至能说出点自己的看法。但是精神病究竟是怎么来的,或许很多人也都不太清楚。


背景


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精神病的概念就被提出了。1860年,Benedict提出的“早发性失智”(Demence precoce)就是精神病的雏形。(Abel,2004)(更早也有关于此类病症的描述,但没有具体术语表达)


而后人们在其基础上,把它和其他的心理疾病进行区别,并细分出来单独的,更特定的一种疾病。对症状也有了更清晰的描述。


直至今天,我们在生物学上仍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一种基因或神经递质导致了精神病。事实上,2014年《自然》上面的一篇论文提到至少有100种以上的基因与其有关。



而虽然精神病有着不低的遗传率,但其仍不是完全的遗传性心理疾病。


近代科学家们提出了“多巴胺假说”,也就是说,精神病可能是由于多巴胺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失衡活性失调而导致的。

而直到现在,所有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药理学手段都离不开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的帮助。


(比较简单直接的例子,左边代表正常,右边代表精神分裂,可以看出后者的dopamine的数量多了很多)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们也从个体的社会关系,童年经历,认知能力,药物使用等各个方面中找到了精神病发作原因的影子。


症状


提到精神病(Psychosis),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它的一些异样症状。

妄想(Delusion),幻觉(Hallucinations),思维语言混乱(Disorganized thinking/speech)等等都是其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同样,精神病自然也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及发病时长。根据其症状和时间,医生们也更好对症找到相应的最佳治疗方案。


而既然谈到了症状,那我们可以展开来谈论其里面的内容。


---妄想


“妄想”拥有着多样的类型,其定义为:持续存在与现实相违背的信念。


它们当中大都十分戏剧化,而电影也经常会以此作为素材。下面就简单的说几种不同的妄想症。


被害妄想症(Persectory Delusion)


相信大家当中很多人都看过那部获得过诸多奖项的著名美国电影《美丽心灵》,讲述的主人公Nash是一位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伟大学者(确有其人,发明博弈论那位,没看过的朋友强推你们去看!),而他就患有被害妄想症。


顾名思义,患有此类妄想的人会怀疑自己被某种组织,或某个人盯上,且即将受到伤害。

夸大妄想症(Grandiose Delusion)


这和我们之前讲人格障碍时谈到的“自恋型”有点相似,也是脑中幻想着自己拥有着名气财富或能力等常人没有的东西。


而他们不同之处则在于,自恋型通常是基于患者本身的确有让他们感到值得自恋的“资本”,而不是妄想症中的一切都是构想出来的。

躯体妄想(Somatic Delusion)


这种妄想相比前两种更贴近生理层面,患者往往会怀疑自己的某种特定器官出现了一些异常。


也许是增加了一些功能,亦或是是减少了一些。总之他们对着自己躯体的某些部位开始有着错误的认知

---语言/思维功能障碍


除了妄想之外,精神病的症状往往与语言功能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们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像小孩一样突然手舞足蹈;有可能在说一段话的中间部分突然跑题或飞跃性的思考到其他地方;还有可能根本对自己所说的话没有连贯的思维考量。

---其他负面症状


最后,精神病患者们往往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的负面症状。缺乏社交能力,缺少做任何事的快感,缺少活动动机,情绪淡漠等等。

以上都是精神病患者在思想语言上可能发生的问题,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所谓大家认为的“有攻击性”,并不属于其症状的一部分。


那有精神病症状的患者多么?


事实上,世界上大约1/4的人都有着普遍性心理疾病的症状,比如焦虑或抑郁。这种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人们身上。而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有近80%的人都有着精神病症状。(Linscott&Van Os,2012)


所以说,我们完全可以更加理智客观的去面对这个,实际上很普遍的病种。


虽然精神病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家常听到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就是其中一项。

除此之外还有妄想症(Delusion disorder),分裂性情感障碍(Schizoaffective Disorder)等一系列不同种类。

但鉴于大家可能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就不展开赘述其诊断标准等具体细节了,如果感兴趣可以跟我讨论。


下面还是想和大家主要聊聊所谓的精神病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许多人都认为,精神病人发作的时候是危险的,不可控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但实际上并不如此。


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精神病都是没有暴力行为的。而暴力行为的出现,往往也代表了患者有着其他的负面经历。


例如:曾亲身经历过暴力,药物滥用(下一章会讲),本身具有易怒暴力人格等等因素。

而大家所认为的精神病人的暴力行径,只不过是我们社会上的媒体更专注于报道他们暴力事件的新闻而已,毕竟这样可以带来更高的流量。(Choe et al., 2008)

实际上,相比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的频繁程度,更加频发的则是其他人伤害精神病人这一群体。大家眼中凶恶的病人在更多时候其实是被欺凌的受害者。


他们没办法有理的反抗,也没办法正确表达情绪。数据表明,精神病患者被欺负的事件是他们欺负其他人的14倍之多。(Swanson et al., 2006)

而患精神疾病的人在公共场合受到的骚扰要比正常人多一倍。(Berzins,Petch&Atkinson,2003)


更有甚者,使用卑劣的手段,强行收治并没有精神病症状的人进入精神病院受他人影响。这导致精神病学领域更加乌烟瘴气,甚至成为了官场,商场,处理竞争对手的方法之一,令人不齿。

所以,归根结底,他们究竟能不能正常生活?


其实百分之八十的精神病患者在接受初次治疗后的五年内都有过复发症状。(Wiersma et al., 1997)但他们很少在医院进行长期的住院治疗,一般需要住院诊治的,都是症状比较严重,或较难自己生活的患病个体。


小结


“你是精神病吧?”这句话伴随着大家从小长大,对我也一样。孩童时期,似乎这是侮辱对方最好的语言手段。而直到青年,成年,这句话始终都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似乎很多人已经不把这句话当做骂人的话了,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对我们来说可能慢慢趋于中性,但对真正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呢?


语言管理,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我是这样,相信对大家也是一样。表达想法,倾泻情绪,总是很容易的事。但可以次次三思后言,做到句句脱口不悔,终归是有些困难的啊。


希望所有身心健康的人都能努力去以温柔待人,也希望所有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被温柔以待。

文献引用

Abel, E. (2004). Benedict-Augustin Morel (1809-1873).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ry, 161(12), 2185-2185.

Berzins, K., Petch, A., & Atkinson, J. (2003). Prevalence and experience of harassment of people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83(06), 526-533.

Linscott, R., & van Os, l. (2012).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PSYCHOSIS CONTINUUM: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ON THE PATHWAY FROM PRONENESS TO PERSISTENCE TO DISORDER

Wiersma, D. S., Bartolini, P., Lagendijk, A. & Righini, R. Nature 390, 671–673 (1997).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