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低自信、重度厌学、自我伤害……孩子的世界并不比成人世界简单多少,他们也面临挣扎和冲突,期待来自心灵的拯救。"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是一家专注于青少年素质养成的非营利机构,倡导做加法不做减法的教育理念。作为2009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南都公益基金会举办的"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中"新公益创意模式奖"的获得者,"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为解决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固有的习惯。当我们面对青少年不好的习惯时,采取的方法不是硬生生地改变孩子们的旧有习惯,而是帮助他们培养一个新的习惯,从而将旧习惯"封死"。如果将习惯作为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好的习惯作为分子,增加好习惯无疑于增加了分数的分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分子的作用。
一个少年在"心教育"的适应过程
冬冬15岁,每天上网15个小时,从最初的偶尔逃学,到最后不愿意去上学,离家出走,被胁从参与打群架、校园勒索。像所有网瘾少年一样,家长对此束手无策,他的妈妈找到社工求助,社工介绍冬冬参加了和"心教育"一起举办的阳光心行动青少年探索教育成长计划。
冬冬的妈妈跟他讲,这是一个夏令营,可以让他尽情地玩。冬冬将信将疑,只是觉得这里总会比学校好一点——学校像个监牢。他总是自称是从牢里放出来。报到的第一天,辅导老师便召集孩子们"开会",订立"全方位价值契约"。冬冬觉得很新鲜,夏令营居然还要订合同,还跟辅导老师开玩笑是不是要按红手印。
全方位价值契约不是由教练或老师单方面制定,学员来遵守的规定。而是指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包括学员、教练、社工和所有工作人员)共同订定、一起遵守的营队规范。心教育认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本身均有价值。全方面价值契约就是让团体成员共同努力发觉各自正面积极价值,并进而整合成团队共同认可的行为价值规范的一个过程。这能够使得团队中包括学员和教练在内的每个人都能肯定自己及他人的价值,找出彼此的正面的特点,进一步帮助学员确信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学习到经验。能帮助团队达成目标、激发个人学习。冬冬便因此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他也感到很奇怪,好像这里的老师心理素质都超级好,对他们的"异端论调"从不大惊小怪。
从第二天开始,冬冬便出现了烦躁情绪。午休时,与另外一个孩子推搡了起来。他跟辅导老师解释事情的起因时说,这个孩子太胖,挡了他的风。并拒绝老师的劝和。晚饭时,冬冬声称不吃"嗟来之食",回宿舍蒙头睡觉。到了晚上8点,他便开始想念妈妈的糖醋排骨,甚至觉得中午在餐厅吃的丝瓜肉圆汤也很美味。冬冬肚子饿了,在"远处"一直默默关注着冬冬的老师为他递上了一碗热汤面。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冬冬平静了下来,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的负责人袁晶说,这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必须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和耐性,并真正尊重他们。这里从来不赞赏暴力管束,希望一切都能从"心"出发,从"行"开始。
"心教育"理念:做加法不做减法
来到"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的包括网瘾少年、辍学学生、低自信心孩子,以及一些青少年观护对象。他们之前都与社他们大多也是阳光社区青少年社工的帮助对象。在活动开展前,心教育的老师们会与社工一起,对孩子们的现状进行了解;也会请家长过来,除了介绍活动,还会就家长们在活动中如何配合活动开展进行沟通。中心的老师都会对他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袁晶说,第一天是孩子们用来适应陌生环境的,一般表现尚可。第二天开始,就有很多状况出现。他们会吵着要回家,不吃饭,不睡觉,故意找茬,制造麻烦。
袁晶与他的同事们都很现实地看待自己的处境:来这里的孩子基本都认为中心老师是与家长、学校老师是一伙的。至少在一开始,是很难让孩子从心里接纳他们的。在连续8天的培训中,辅导老师会不断接受各种负面情绪的挑战。袁晶强调,这里的辅导老师必须具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从专业的角度,他们都有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并有过青少年教育、家庭辅导教育的经验,
袁晶说,虽然有时孩子们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但心教育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理和人生都有重建的可能。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只是借着挑战并破坏秩序的行为来获得成就感。在这些表现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孩子们的真实个性。只有发现孩子本性的真实状况,并加以因势利导,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孩子重建正向的思维方式、积极的行为习惯。
有些孩子可能还会采取一些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或求得关注,它们都在出现征兆的阶段便被及时制止。袁晶说,关键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观察。比如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或是受到委屈时,会有十分外显的行为,比如用拳头打床架子等,这些情况都是他希望获得别人关注。而辅导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的疏导和跟进。
相对而言,现在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已经无法沿用以前的方式来教养他们。"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就是创造一个与孩子更好的交流机会。
袁晶与他的同事都认同一个理念:做加法不做减法。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借着完成挑战或游戏的过程,获得成就感的满足,自然就取代了他们原先通过偏差行为来获得成就的方式。
比如,有一个孩子力气很大,但以往他只会以打人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压服别人。我们在同心圆的活动中,引导他将力量用在帮助同伴完成任务,并让他意识到,这样善用自己的力量,比用来打人能获得别人更真诚的"尊重"。
孩子的问题是成年人问题的折射
在袁晶看来,孩子的问题是成年人问题的折射。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现在的孩子都是一个家庭投入最多的地方,但是投入的结果又是难以预测的。家长普遍都有一种焦虑心态,将孩子作为自我实现的一部分,总是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再加上教育技巧不对,与孩子沟通有障碍,日积月累,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所谓的叛逆少年多半能从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找寻到根源。
社会上的竞争焦虑也蔓延到了家庭教育中,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怕将来他们没有出息,事事不如别人。而一个焦虑、不开心的家长,恐怕很难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所以,"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的探索教育不光是青少年教育还有亲职教育,被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其中便包括父母的教养理念和应对的技术问题。
但袁晶也表示了某种对于现实的无力感,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面作用的结果,目前的家长、学校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时之间也无法顺利纠正。心教育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一些孩子有自信心的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