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心灵驿站>>正文
 
  
 
自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14-05-15 15:07  

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   彭超英

    自杀,是人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它与人类的生存本能和种族繁衍是背道而驰的。一些躯体健康的人因自杀而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人类生命的终结笼罩上了一层更加浓重的悲剧色彩,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国内外自杀流行学研究资料表明,自杀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现已属于高自杀率的国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六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据此推算,我国每年大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承受着因家人和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其中大约有13.5万名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的悲剧。人类残酷的自杀现象呼唤着人类的良知,呼唤着人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去享受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年轻人,即10-24岁的少年和年轻成人,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自杀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是当前自杀和自杀预防研究中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他们的自杀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心理素质:指心理脆弱性因素或易感因素。年轻人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般来说,青少年思维活跃,对于新鲜事物敏感,富于挑战精神;然而,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不善于客观的面对自己和他人,并存在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加之自控能力较差,故容易发生冲动性行为,包括自杀。

         2.外在影响:主要指环境因素。面对不良的生活事件是经常诱发或激发年轻人自杀的原因。在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上,家庭是不良影响的主要源泉。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睦、缺乏家庭支持,以及有年幼躯体和性虐待史等;恋爱婚姻失败是年轻人自杀的常见因素;周围人对自杀的态度也可影响年轻人的自杀行为。环境因素中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对年轻人可能把它当做重要的事情,从而导致自杀。

        3.精神疾病:有关资料显示:年轻人自杀者中25%-75%患有抑郁症。

① 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附加因素为酒精、药物滥用、冲动行为和非社会化行为。

② 精神分裂症:有2/3的人自杀与抑郁症状有关,与缺乏社会支持明确相关。有的伴发酒精、药物滥用,从而增加了自杀风险。

③ 酒精、药物滥用:易于发生自杀,常伴有品行障碍和抑郁症。

④ 品行障碍:年轻人的攻击、冲动行为是重大的自杀风险。少年发生品行障碍的风险因素为:家庭破裂、童年躯体或性虐待,个人或家庭酒精等物质滥用。

⑤ 进食障碍:主要分为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以及两者的混合,多侵犯少女,有较高的自杀风险。

⑥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特征是情绪不稳定和反复发生自伤行为。常与品行障碍、进食障碍和酒精、药物滥用共同发生,导致自杀的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对于年轻人的自杀预防重在家庭和学校,其次在于社会的舆论导向。为人父母者一方面要建立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因人施教,学会采用适当、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而不是采用生硬的手段给孩子带来伤害。一旦发现孩子心理上有异常表现,要主动、及时地为孩子求诊治疗精神疾病。学校的教育应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而避免对孩子品质的诋毁。新闻媒体可采用以下措施来防止自杀:帮助公众了解和掌握产生自杀现象的原因,掌握自杀行为的预兆征象。传递给观众一些相关的信息:抑郁情绪可导致自杀现象,我们需要给身边这样的人以积极的支持、鼓励和有效的救助,而不是无动于衷。漠然视之。人人心中多一些爱,人间就会少一些生命过早逝去的痛苦。我们可以理解自杀者内心的痛苦,但不赞成自杀的过激行为,因为自杀行为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既无好的效果,又无现实意义,并且还给亲人和朋友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

    我们呼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来珍视生命,尊重生命。关注自杀这个沉重的话题,不仅仅只为了去痛惜那些失去的生命,更为了避免让我们减少未来对因自杀而失去宝贵生命的悲哀和遗憾!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