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童年经历 (负面严苛的长辈要求)
2. 基因关系 (hSERT基因突变)
3. 环境因素 (早期有不愉快的经历)
4. 大脑结构 (高度联系强迫性行为)
上述四点所代表的含义相信对大家来说都不难理解,在这里就不深度的剖析其具体的心理层面的影响可能性了。
对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断强迫症患者的情况,他们是如何看待问题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强迫症本身发生与否与性别的关系并不大。(Fullana et al., 2010) 不过在某种类型中会有男女差异:比如女性的“洁癖强迫症”会多于男性,男性在“性强迫症”,“宗教信仰强迫症”方面会高于女性。
其次,强迫性思想本身并不少见,澳洲心理学家调研的数据表示,超过80%的人们在生活中会经历不愉快的,入侵性的,不想要的强迫观念。(Crino et al.,2005)
对于普通人而言,当遇到这种思想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忽视,或者用正确的思想去看待。
而对于强迫症患者而言,他们会把这种思想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而这种意义会驱使着他们进行强迫性行为。
同时, 当类似的事件下次发生时,它会被自动归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Salkovskis,1985)
举个例子:在你出门之后回想是否忘记关门。普通人可能稍微想想就会释怀,或者实在担心就会回去检查一下。
但是对强迫症患者来说,他们可能认为这种担心是来自上天的提醒,一种命运的启示,所以他们一定要回去检查一下。
这种情况慢慢发展下去,每一次出门后,强迫症患者可能都需要回家检查一次,也就会为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了。
最后,如果我们从认知层面来看待强迫症患者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一类人群会过度看重自己的想法,并且对自己有着完美的要求。(Abramowitz, 2006)
因为他们对待事情大都有着高度的受威胁感(总会感觉不好的事发生),所以他们必须要时常高度警惕,包括通过一些极端行为来确保那些“威胁性”事件不发生。
小结
强迫症,作为被正式定义的一种心理疾病,远远比我们在社会中听到的自我调侃要严肃的多。
强迫症患者往往是十分痛苦的,因为那些纷杂且无意义的念头会时常萦绕在他们的头脑中,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如果把我们的思想比作一条笔直的小溪,那么他们的溪流中就有着种种不同的暗礁。虽然水终究会过去,但夹杂着暗石与泥沙的思想终究少了一些理智与灵性。
王小波说过“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对于他们的痛苦,我们不能感同身受,但是要学会去理解。
我们无法命令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劝说他们努力放下。放下世俗的看法,放下虚妄的名利,放下自己的认知。
用恣意洒脱的姿态,充满希望的活着。
文献引用:
Abramowitz, J., Khandker, M., Nelson, C., Deacon, B., & Rygwall, R. (2006). The role of cognitive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A prospective study.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4(9), 1361-1374.
Crino, R., Slade, T., & Andrews, G. (2005). The Changing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Criteria From DSM-III to DSM-IV.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2(5), 876-882.
Fullana, M., Vilagut, G., Rojas-Farreras, S., Mataix-Cols, D., de Graaf, R., & Demyttenaere, K. et al. (2010).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 dimension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Results from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six European countri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24(3), 291-299.
Salkovskis, P. (1985). Obsessional-compulsive problems: A cognitive-behavioural analysi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3(5), 57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