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心灵驿站>>正文
 
  
 
今天,你难受了么?
2020-09-30 09:38 肖晨洋  微信公众号“你的百忧解”
你有因心情不好而想呕吐么?


你有因焦虑睡不着而感到头痛万分么?

你有过因某种心情而导致的身体疼痛经历么?

事实上,有许多心理疾病,总是与身体症状息息相关。甚至曾经有学者认为, 心理疾病本身就是物理疾病的分支之一 (Clarke&Gleaves,in-Rieger)
但无论怎样,当我们在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之时,对其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也是十分必要的

躯体症状性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就是一类十分经典的心理疾病。
单从名称来看,它似乎是一种物理性疾病,但其定义为---带来痛苦的躯体症状及其相关显著问题的心理障碍。(DSM-5, 2014)

此种障碍大多与感觉/肌肉运动系统有关,患病者会有无法用医学手段检测出的身体不适。

举个例子,你因此病而感到头部十分疼痛,好像被撕裂一样,但是去医院拍了X光,脑ct什么,虽然你的疼痛是真实的,但精密的仪器却没有检测出任何异样。

而经常去医院的朋友可能会猜到这种躯体化的问题在哪了,因为没有一个阈值来界定区分

这种病是因心理问题而起,还是因没有被检测出的患者的真实身体问题而起。

所以医生很难在两者之间做抉择,而往往在进行了大量耗费做检查后的结果仍然是不尽人意

除此之外,即使是心理疾病之间,躯体化症状也总会与其他混淆。像我们之前文章中讲过的一些症状,躯体症状性障碍也会有:疲倦---与抑郁症,体重变化---与饮食障碍,心悸---与焦虑症。(Coutirier et al., 2010)

所以这也就呼应了我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难以分辨身体上的不舒服究竟来自于什么。

那么当我们疑惑的时候,我们大多数都会选择去找医生解决问题。但随着每次医学测试的失败,这类患者就会对医生失去信心,并增强他们的焦虑(也许会认为自己是某种还没有被发现的不治之症)


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求更多的医,又在潜移默化中使得自己的病情更加严重。

那么这种躯体化的病,究竟可能与什么有关呢?经过大量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总结出了几点“风险因素”(并不保证是原因)。


  1. 性别为女

  2. 年龄偏大

  3. 教育水平偏低

  4. 社会地位偏低

  5. 童年创伤经历

  6. 慢性病史


这些都是可能造成躯体症状障碍的潜在因素。


而除了这类有名的躯体性障碍外,与之紧密相关的还有几个其他病种。

疾病焦虑障碍(Illness Anxiety Disorder)

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推测出它的概念:不管有没有躯体症状,坚信自己有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始终保持焦虑,并伴随着一些过度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可能有人会说,一直担心自己健康,保护好自己还有错么?


好,那我举个例子。你一年检查两次身体,很正常;你半年检查两次,也没什么问题;但你要是在没什么症状的时候每一周要去医院好几次只为了检查身体证明自己没什么生理疾病,那其实就有可能是疾病焦虑障碍的征兆。


当然,这类疾病具体细节还有很多。包括DSM-V中也有对其的详细的评判标准,以及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对比等等。


这种认知偏差会让患者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拒绝接受他人的劝告,甚至是医生的意见。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类病人不仅怀疑医院医生对于其生理问题的诊断,更是会拒绝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心理疾病。

转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


与疾病焦虑障碍不同,转化症的患者是切实存在生理障碍的,比如吞咽困难,言语困难,癫痫等症状。(Judge and Spileman, 2010 )
这种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当做,心理疾病具象化到身体的表现。

举个例子,在战场上退伍下来的老兵,战争过程中曾经被打伤过胳膊。虽然完全痊愈了,从生理角度讲不会再痛了。但是当他回忆起战争的过往片段时,胳膊还是会疼。

同样,年龄,教育水平,经济地位等因素还是会影响这种病的病发率。

佯病症(Factitious Disorder)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病,它贯穿了我们的学习时期一直到工作时期。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装病。
可能对很多人来讲,这不算心理疾病的一种,这就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

这里我要澄清一下,如果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获得某种利益装病。在心理学中是有相应的名词的“Malingering”指的就是有动机的装病

而我们谈论的佯病症,更多的是:没有任何动机的装病行为。

这种病症的表征大多是戏剧化的,在对医生描述症状时也是模糊的,前后不一致的。同时,更戏剧化的是,虽然他们是装病,但他们仍会去不同的地方去反复诊断

其实在我们谈论躯体障碍疾病的时候,还需要谈论的是解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因为它们二者间有着共同的机制---


都是意识与其他系统的分离。


躯体障碍我们说过是与感觉和肌肉运动系统有关,解离性障碍更多的就是与高级认知系统有关。 (Bankier et al., 2001)

但是,我仍然决定不在此章详细讲述解离性障碍,鉴于有很多小伙伴对“分裂”二字情有独钟。我会把它衍生的人格分裂与精神分裂症一同提到。(那将会是,很长的一大章吧...

敬请期待!

文献引用:

Couturier, J., Isserlin, L., & Lock, J. (2010). Family-Based Treatment for Adolesc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A Dissemination Study. Eating Disorders, 18(3), 199-209.
JUDGE, A., & SPIELMAN, F. (2010). Postoperative conversion disorder in a pediatric patient. Pediatric Anesthesia, 20(11), 1052-1054.

Bankier, B., Aigner, M., & Bach, M. (2001). Alexithymia in DSM-IV Disorder: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Somatoform Disorder, Panic Disorde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Psychosomatics, 42(3), 235-240.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