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饮食障碍”这四个字虽然在网络上偶尔能看见,但是现实生活中好像也并不认识这类人。
或许,只是你没有注意。
饮食障碍的种类繁杂,主体包括: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暴食两种。而暴食症,异食症,夜食症等也都在饮食障碍的范畴中。
下面我要给出几句陈述,希望大家思考一下对错,文末我会给出解答。
“一个在22岁就达到300斤的男生,通常是有饮食障碍的。”
“暴食的人总是自己选择吃得多,如果给他们少点就能控制了。”
“他只吃健康食品,不会有饮食障碍的。”
DSM-V中包括了约八种不同类型的饮食障碍,而神经性厌食首当其冲。相信很多人都想不到,在种类繁多的精神类疾病中,神经性厌食拥有着最高的死亡率。(King et al.,2015)
这种厌食行为的动机往往源自于对体重增加的恐慌,我相信许多人减肥的初始目的也在于此。他们往往通过限制能量摄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他们确实相对普通人较瘦。
但是,即使她们已经很瘦了,达到了一开始的目标,她们的厌食行为就会结束么?
并不。
神经性厌食的关键点在于对自己身材的错误认知,也就是说,即使所有人看她都觉得很瘦了,但是她还是会觉得镜子里的自己胖的不行。
可能有小伙伴发现,我上述的第三人称用的都是“她”而不是“他”,这并不是我对女性带有偏见。数据表明,此类饮食障碍的男女比例为1:10,也就是说女性患病的数量是男性的十倍。(Martinussen et al., 2017)
而由于自身重量与营养的丢失,有神经性厌食的患者往往有着较常人更低的血压心跳,更差的新陈代谢能力。而此类疾病虽然有着病程的不同,但总体上讲仍多发于年轻人,(Stice et al., 2017)
所以患有此病的人大都需要在医院中就诊,后期配合认知上的改变辅导,才能有较好的缓解。
神经性暴食(Bulimia Nervosa)
与纯粹的暴食不同,神经性暴食往往伴随着不恰当的代偿行为。比如使用催吐,减肥药,过度锻炼等来缓解自己因摄入大量能量而带来的负罪感。
事实上,神经性暴食的病发率比神经性厌食更高,平均每100人中就有1-2个。(APA,2015)而看到上述对代偿行为的描述,我们差不多也能猜测到:
没错,这次的男女比,依旧是1:10.
由于催吐行为的频发出现,神经性暴食患者往往会患有消化系统的损伤,甚至由于频繁呕吐会导致口腔问题的出现。
最可怕的是,催吐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会导致上瘾。尤其对于神经性暴食症患者来说,这种“吐完轻飘飘”的感觉总是欲罢不能的。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顾名思义,不正常且不可控的大量摄取能量的行为。此类病患大都有着不正常(过胖)的体重,而他们进食的时间和次数也比常人要多出很多。
如果有看过著名电影《七宗罪》的小伙伴应该记得里面的那个被杀的胖子,那个场景也算是我的童年阴影之一了,(不小心暴露年龄)而那位死者就是典型的暴食症患者。
DSM中有一套很详细的诊断暴食症可能性的方法,并不是拼命吃的人一定有暴食症,只不过他们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想满足暴食症,还要满足“快速进食”,“独自进食”,“不饿的时候进食”等一系列条件中的至少三个。
从现实角度看,暴食症患者的男女比例大约是1:1,而它也确实高发于体重超标的群体中。(Cossrow et al., 2016)
其他类型
夜食症(Night Eating Syndrome)
除了上述三种,我们刚才还提到了不少其他的种类。夜食症就是其中一种,从名字中我们也可以判断出来,此类患者会在晚餐过后仍然大量进食,最终也有可能导致体重超标。
研究表明,夜间进食可能是人体想自我医治情绪问题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无意识行为。往往生活不规律,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容易患此类疾病。
异食症(Pica)
我们总说穷的要吃土了,但是你知道么,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人喜欢吃土!
这便有可能是患有异食症。而从名字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类病人的特征是吃一些不属于食物范畴内的东西。除了常见的土沙之外,还有对毛发,玻璃等东西的异食癖。
怀孕期的女人有可能会患上此类疾病,而智商低的人群也有着相对较高的发病可能。
所以,你再说你要吃土,我就要开始怀疑你了。
健康食品痴迷症(Orthorexia)
没想到吧,吃健康食品也会有患病的风险。虽然这种疾病并不在DSM的诊断范畴内,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患有此类病症的人,会过度依赖健康食品,对一切不洁净的东西避而远之。但由于世界上很多食物本就不是纯净的,所以他们进食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沮丧等类似的情绪。
看到这,是不是有一股想转发到 "相亲相爱一家亲" 群里的冲动呢。
但是!!即使食物不是决定健康的唯一要素,我们仍然不可否认的是它占了很大的比重。
我相信,劝说你健康饮食的家人们都是关心你们的,健康食品综合症这种极端的病也并不多见。虽然垃圾食品不会立刻摧毁你的身体,但是终归还是有不好的影响的,所以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还是要多吃的!
小结
关于饮食的许多障碍,在相当长时间内都被认为是生理因素造成的结果。而现代科学表明了,其病因应该是生理,环境,心理的三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
而在所有引发饮食障碍的因素中,“节食”这个行为本身是最高风险的。(Stice,2016)
其实除了上述的那些病例之外,还有很多关于饮食方面的疾病。比如对肌肉过度渴望而导致的肌肉上瘾综合征(Muscle Dysmorphia),可以把吃进去的东西又吐到嘴里二次消化的反刍综合征(Rumination Disorder)等等。
如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一搜,你会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病值得了解学习。
还记得前文我提出的三个问题么,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很多人已经可以给出答案了。
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一个人的身材并不能证明他是否有饮食障碍,你可以认为他对身材管控缺乏控制,但这不一定是饮食障碍导致的。
暴食行为并不是可以主动控制的,或者说,任何类型的饮食障碍本身就是由于无法控制才导致的。
健康食品要多吃,但不要走极端哦。
最后呢,希望大家都可以尝试学会不去过分注意他人的眼光,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努力地享受美食。
一起追逐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参考文献:
Cossrow, N., Pawaskar, M., Witt, E. A., Ming, E. E., Victor, T. W., Herman, B. K., Erder, M. H. (2016). 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of binge eating disorder in a community sampl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ing DSM-IV-TR and DSM-5 criteria.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77(8), e968-974.
King, J. A., Geisler, D., Ritschel, F., Boehm, I., Seidel, M., Roschinski, B., ... & Roessner, V. (2015). Global cortical thinning in acute anorexia nervosa normalizes following long-term weight restorat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77(7), 624-632.
Martinussen, M., Friborg, O., Schmierer, P., Kaiser, S., Øvergård, K. T., Neunhoeffer, A. L., ... & Rosenvinge, J. H. (2017). The comorbidit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eating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Studies on Anorexia, Bulimia and Obesity, 22(2), 201-209.
Stice, E. (2016). Interactive and mediational etiologic models of eating disorder onset: Evidence from prospective studies.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2, 359-381.
Stice, E., Gau, J. M., Rohde, P., & Shaw, H. (2017). Risk factors that predict future onset of each DSM–5 eating disorder: Predictive specificity in high-risk adolescent female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26(1),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