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考试成绩就要下来了。”
“你的面试结果会马上发送到你的邮箱中。”
“今天有空来学校聊聊您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么?”
“你的身体状况不太乐观,体检结果马上出来。”
上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人生中或早或晚会面对的现实。
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你学习多么优秀;工作多么出色;身体多么健壮,在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时候都会有较为强烈的感受---受到焦虑及害怕的冲击。
这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这是人类对压力情境的正常反应,甚至这种反应伴随的自身适应功能可以提醒你对未来的某件事情做好准备。
比如:“知道马上要考试而焦虑的你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努力复习”
而当你产生的焦虑与你当下所处的情境并不相称的时候,你就要当心了。这种让你烦躁的情绪或许会悄悄地剥夺你的某些能力。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这是一种病态的,以焦虑的现象为主体类型的心理障碍。据估计,大约1/4的成年人曾经在某段时间经历过不同的焦虑障碍。(Kessler et al. , 1994)而人们总是在同一时段,同时体验到焦虑和抑郁。(Beesdo,2010)
焦虑障碍的类型在DSM-V中大致包括:特殊恐惧症(Specific Phobia)、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和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如果只看名字或许大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他们或多或少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影视作品中。接下来我们可以来依次举例了解。
特殊恐惧症(Specific Phobia)
顾名思义,这类病的表征为---对日常生活中某种特殊场景或物体的不合理恐惧。
看过极限挑战综艺的朋友可能对里面张艺兴害怕尖嘴动物的场景有印象,这就属于特殊恐惧症的一种。
与动物相关的特殊恐惧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对蜘蛛等昆虫,对老鼠等啮齿类动物。
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恐高。站在高处看下面会感到十分焦虑害怕。
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要你害怕某样东西,便意味着你患上了特殊恐惧症。DSM中有详细的诊断指标,包括你对这类东西害怕的时长(至少6个月),以及一系列的测试来看你的害怕反应是否是“过度”的。
丑陋的昆虫我们看见大多都会心里不舒服,但是否达到了恐惧症的标准,当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个人考量。而此类疾病同样有着很高的家族传递性。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如果你在路上闲逛,突然有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冲你跑过来。不管你看过多少的相关电影还是纪录片,惊恐仍然很可能会遍布你的全身,并引发强烈的躯体症状(双眼失神,身体抖动,甚至失禁)。
这意味着你经历了“惊恐攻击”(Panic Attack)。但是注意,它并不意味着你会患上惊恐障碍这项疾病。
事实上,据调查表明,世界上有13.2%的人曾经经历过惊恐攻击,但是只有1.7%的人患有惊恐障碍。(De Jong,2016)
而当你患上了惊恐障碍,那将意味着即使在没有明显攻击行为出现的情境下,你仍然有可能间歇性惊恐发作(眩晕,心率加快,窒息感)。
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
这也被称为“陌生环境恐惧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惊恐发作并发症。患有此类病症的人会认为某一场景无法逃离或是逃离时会很尴尬,例如商场,高速公路,甚至公共汽车。严重者甚至连家门都无法踏出,只能在自己很熟悉的环境下生活。
有许多人认为,可能他/她只是害羞,不敢到人多的地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对未知社交感到恐惧。但其实他们只是单纯的对身处的环境感到焦虑而已。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而同样与公共场合相关的焦虑障碍便是这个广为人知的社交恐惧症了。现在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独来独往描述为“社恐”的一份子,甚至把这个当做借口不愿意与人一对一交流。
但其实,社交恐惧症指的是---不合理地恐惧当众出丑或尴尬。当众讲话,当众进食或去公厕方便等公共场所内发生的事。
社交恐惧的确大多出现在青少年时期或刚刚步入成年时期,(Kessler and Berglund,2005)而很多人确实也都有过社交恐惧的经历(12%男,14%女)。(Kessler,2012)但是不要轻易地把自己归类为“社恐”群体哦,如果可以的话,多与人交流也不是什么坏事的。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你是一名在读的大学生,最近你感觉自己体弱力衰,同时你又感觉自己无法完成老师的作业。你感觉身边的朋友都不喜欢你,你又感觉自己的父母无法理解你。
慢慢你开始认为自己得了某种不治之症,然后你开始认为自己身边的人也有不治之症(通过过度剖析行为)。最后你越来越焦虑,导致不得不休学治疗。
这,便是广泛性焦虑的例子
一看见“广泛性”三字,我们便应该知道,它代表的是一种持续不断的,不限于任何特定威胁的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下文以GAD代替)是一种长期的过度忧虑。
患者有可能小时候经历过太多担忧/焦虑的事件,慢慢导致了GAD的产生,而它会进一步导致未来做一些简单的决定都会忧心忡忡害怕。
据研究表明,大约6%的美国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患有GAD,(Kessler,2005)而其中女性是略高于男性的。
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其发病率,也就是说,GAD可能会通过遗传影响下一代。(Narrholm and Ressler,2009)
治疗方法?
对待不同类型焦虑障碍的诊断方法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个体上也有迥异的对待方式。虽然很多心理疾病的出现还存在着争议,但是现代学术为我们提供了大概的治疗方向。
概括地讲,医生们常用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两种方式来帮助病人。
药物治疗,包括著名的苯二氮(Benzodiazepine),或一些其他的抑制剂(Antidepressant),用来调节导致焦虑的,过度活跃的精神递质。
而心理治疗则更加多种多样,针对性也更加强。有经典的CBT认知行为疗法,有针对对特定物品恐惧的暴露疗法(Exposure treatment),还有针对社交恐惧的社交技能训练,认知重塑等等。
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倾诉等方法,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到你,相信很多鸡汤文也会这样提醒大家。这些也都是缓解焦虑不错的办法,很值得去尝试,
但是同样,网上会有很多言论,他们说:
“不要研究焦虑症,不要去想焦虑症。本来没什么事的,一研究人就废了。”
对于这类人的建议,我希望大家可以忽略。他们不会对你的未来负任何责任,只是在认为你在矫情而已。他们不会理解你,只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跟你说一些自认为正确的理论。
焦虑症也是一种病,和感冒发烧相似的地方是,他们有可能会随着时间自愈,但也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糟直到无法挽回的程度。
总而言之,当你认为自己有焦虑症的前兆或已经有明显感觉负面的情绪影响到你的生活了。不要犹豫,勇敢地去找专业人士帮忙诊断治疗,相信你的问题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内心中那个最勇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