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心灵驿站>>正文
 
  
 
爱情这杯酒,你喝醉了么?(下)
2020-06-11 10:04 肖晨洋  微信公众号“你的百忧解”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排斥,中国连续14年结婚率下滑。

甚至据不完全统计,90%的新人存在“恐婚症”的症状。

作为主要发病群体的独生子女,从小过着受人照顾的生活,会对未来婚姻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以及面临的新环境,产生难以避免的焦虑和紧张。

对爱情充满理想主义的女性会恐慌未来不幸福的家庭生活,公公婆婆的刁难,丈夫的冷漠等。

而偏现实主义的男性则会恐慌自己未来对责任的承担能力,家庭生活中的压力等。

今天我们就简单聊聊关于婚姻的一些事。

1. 相濡以沫至白头

在大多数的文化当中,婚姻都代表着幸福且忠诚的两性关系。(同性婚姻自然也在不断地普及着)

虽然我们之前学过“合作”的知识,这种被冠名为“婚姻”的两性合作关系似乎是为了人类这个族群繁衍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选择为了延续家族而结婚,而是为了爱。

85%的美国人表示,没有爱他们将不会结婚(Simpson,Campbell and Berscheid,1986)。甚至很多人表示他们会为了爱情牺牲生活目标。(Hammersla,1990)

这是不是很符合大家对于婚姻的憧憬?因为爱?

但其实在几个世纪前还不是这样。

当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结婚时,他们会把这种叫做“爱”的东西当做疯狂。(Heine,2010)

而当12世纪左右,欧洲人则会认为爱情是骑士和宫廷贵妇间的游戏。(因为那些贵妇的丈夫一般不是骑士

我们都知道过去中国的皇帝们会与邻国和亲,把自家的公主远嫁以求得边境安宁。而即便到现在,婚姻也经常被看做一种工具,在很多文化中,它可以用来做为氏族间偿还债务的经济手段。

准确的说,一直到17世纪,西方的学者才开始认为,婚姻的原因之一,也许是爱。

那,究竟什么是爱呢?

很多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说是责任,有人会说是激情,有人会说是陪伴。而这现在似乎也成为了情侣间比较“死亡”的一个问题。

“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对我是哪种爱!?”

心理学家把爱大致分为了两种不同的类型:

激情之爱(Passionate Love)

---狂热的情感,寻求亲密无间以及强烈的性渴望等体验。(也就是很多人害怕自己另一半有的那种)

伴侣之爱(Companionate Love)

---双方相互爱恋,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等体验。Acevedo and Aron,2009)

我们都知道,在这两种爱同时存在时,婚姻的可靠和持久性才最高,但这种爱同时存在时间会很长么?

其实两种爱情的相交点并没有很多。过去在我为一些小伙伴进行感情上的心理咨询时,往往就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他/她对我都没有热情了,还在一起有什么意思?”

每当我给出关于爱情的理论解释时,对方(女孩偏多)反而更加的无法理解。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六个月的激情期仿佛是一个笑话,大家都会认为:

“别扯那个什么六个月的事,就是为了身体才在一起的,不爱了就是不爱了,虚伪,真渣。”


而当我基于理论给很多男孩女孩建议:

“千万别心急在接触没多久的时候,就发生性关系。”

则会有人认为:

“无所谓的啊,我们既然相爱就要毫无保留,做彼此开心的事。”

结果往往到最后都会很受伤。

事实上,由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的生理特征,在性活动方面,男生往往都会是主动的那一个。而对于年轻的一代人,往往意识不到两个人的结合到底是出于“激情之爱”,还是“伴侣之爱”。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激情强度达到顶峰而与伴侣之爱反差最大的时候,是一个危险点。这说明两人的关系很容易因为激情,而忽略了伴侣之爱的重要性,最终感情变质

而第二个危险点则是经典的“六月平淡期”,大约六个月后,两人的感情会慢慢趋于平淡,激情也会猛然下落。在那时所谓“热恋期”过去的两人会开始发现对方的毛病,缺点,并往往伴随着争吵。


更多的细节我们不赘述,毕竟也不是什么学术论文。但总而言之,这两种爱在产生速度,变化轨迹,以及持续时间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使爱情能够维持下去的,是伴侣之爱,它强度增长的缓慢但是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Gonzaga et al., 2001)而激情之爱,我们则可以把它当做爱情幸福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

而爱情理论发展到现在,则更加完善,有一个三角关系图比较完整的展现出了更多样性的爱情。由于过于细节和专业,我不在这里写出,如果感兴趣可以搜索下“爱情三角论”,或可以私聊公众号与小百讨论!

2. 从此萧郎是路人

既然说到了婚姻,那么避无可避的,我们也要聊到令人遗憾的话题:离婚。

或许有人知道,在一次美国的人口普查中显示,美国的离婚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甚至有人调侃到:

我不会在美国结婚的,因为竟然有一半的几率我和她能在一起一辈子!

既然大家都因为爱结婚了,那,为什么会离婚呢?

很多人认为,离婚是因为结婚前的感觉消失了,那些爱,快乐,满足感都不见了,自然也就没办法继续婚姻了。

这里我要插一句,说点与社会学而不是心理学相关的话题。

社交媒体,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往往导致了当前社会上大批的年轻人产生了上述的想法。他们会利用大家喜欢的“吃瓜心理”,去刻意搜索,甚至杜撰那些因为失去快乐和满足感而离婚,出轨的例子。

这些故事往往会赚到足够的眼球和访问量,但是这也会在无形之中导致了很多青年对爱情和婚姻的扭曲认知。他们会认为,没有了快乐和满足感,婚姻就可以随时结束,因为别人也是这么做的。


回到心理学范畴,事实上,因为快乐感等原因离婚的比例在总的离婚人口中,真的很小。数据表明,婚姻的满意度和稳定性的关系是很弱的(Karney and Bradbury,1995)

也就是说,满意度并不能阻止夫妻关系的终止和破裂(Rusbult and Van Lange,2003)。


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做:社会交换(social chage)。

它认为:只要人们对成本(争吵,责任,失去自由)收益(爱,性生活,经济保障)比较满意,便会与他人维系关系。这个理论总体是正确的,但是有三点需要强调:

1:个体的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即不同的个体认为自己应该在某段关系中获得怎样的成本利益比

2:平等(Equality)。在现代社会中愈发重要,双方的成本收益比是否在同一区间:你是否让我承担了过多的家庭责任?你是否让我承担了过多的经济负担?等等。这些都属于不平等。

3:情感的投资性。在一段感情中,双方在承担着成本时,其实都是不断把感情,时间,甚至社交关系倾注给对方的过程。这段过程越长,感情越牢固。这也是为什么长期的婚姻更不容易破碎。


关于爱情,我们大概就讲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自己不是上述不好情况中的一个,会认为自己的伴侣抑或是自己并不会存在着激情之爱一说。

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感情确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而社会心理学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代表的则只是一大批人的平均情况。

彩票总有人会中奖,但是中在自己的概率总是那么的小。投资在彩票上的钱可以赚回来,而在感情里受的伤可能需要一辈子才能愈合。


社会交换的理论看似无情且利益至上,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世界上或许本来就没有利他的存在,而任何一段婚姻关系,其实也是如此。爱情虽然是感性的,但是理性而独立的思考,往往会帮你避免受不该受到的伤害。

希望每一位用心深爱的人,都可以得到一段长久且幸福的婚姻!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