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图片>>正文
 
  
 
中国梦,愿现实被梦想照亮
2013-05-17 16:00  

中国梦,愿现实被梦想照亮

    心理引言: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的目标是以国家为单位提出的。但当政者也注意到群众作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影响社会进程,中国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具体的梦。现实带来深深的挫败感使得梦想的距离十分遥远。愿中国梦不仅仅是梦,愿梦想照进现实。   ——心灵咖啡网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此,中国梦这个概念的热度不断攀升。

谁的中国梦?

中国梦,谁的梦?

中国,作为一个集体主义国家,从古至今对于作为个体的人都不甚重视。特别是在经历了近代的内忧外患之后,强敌环绕,危机四伏,内政不修,整个国家在近百年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共同的目标:独立,和平或者发展。在彼时,国家最需要的确实是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甚至泯灭了个体个性思想于群体之中。任何事件,都是以国为单位,其雷霆之势不是单个的人能够聚合的。

但是,政治心理学的先知如法国人勒庞,奥地利人弗洛伊德,美国人霍弗都曾经指出,政治舞台上不仅仅有政治人物的个人魅力,更需要考虑的是规模庞大的一群人的存在。这群人就是,群众。群众心理学,是打通政治社会理想和群体支持之间的神秘通道。

人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存在,但群众却是一个现代性的发明。在古代,哪儿都有一堆人,但这堆人都归属于诸如城邦、公社、宗族之类的大大小小共同体,是一个同质性的整体,没什么个人的概念。近代以来,随着共同体的瓦解,以及权利观念的宣扬,个人的概念被造出来了。但后果却是,他成了一个与别的人分裂的社会原子,共同体不再是他心理上的庇护所。于是,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下,他又和别人重新结合。大家通过利益、信仰、理想、情绪等构成一个稳定或临时的心理共同体,也即群众

 古代的共同体成员可以不关心政治,但现代的群众不关心政治是不可能的。在现代中国,政治与民生联系之紧,使得群众对于民生利益的关心直接转换为对于政治的关心。

中国梦,大国之梦,强国之梦,如同每一届政府宏伟的政治理想,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在此之外,处理好国家与国民的关系,让中国梦不成为大国寡民之梦也成为中国梦实现的重点。

梦想与现实

当我们思考我们自己的中国梦时,笔者注意到,很多人用的句式都是,我们希望官员不再腐败,环境不再污染,房价不要再涨,而不是希望政治更加清明,环境更加清洁,房价更加合理。

句式的不同不仅仅是语言使用的习惯,也反应了人们的集体心理。即我们已经一再将自己的底线降低,在受到医疗,就业,食品安全,官员腐败等种种问题的伤害以后,在丧失了基本的安全感之后,所寻求的,不再是理想,只是生活的保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Kahneman研究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判断和决策常常是非理性的。

因为不确定高额房产税征收是否会让已经被房子压得不堪重负的人们彻夜排队交易二手房,因为不确定未来通货膨胀是否会持续让已经被一路上涨的物价吓怕的人们全身心争抢跌价黄金保值,因为不确定孩子上别的小学是否会得到相较更少的教育资源让人们想尽办法购买天价学区房把孩子送进理想学校……更不用说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甚至人身保障问题,这些高昂的生活成本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因此,常常做出不理性的决定。

可以说,这种种乱象逼出了人性的恐惧,害怕和黑暗,国人现形记反应的是国人深深的悲哀。

愿梦想照进现实

群众心理学家勒希指出,一个元首或一种观念的提倡者,只有当他个人的观点、意识、纲领与广大个体的心理结构相类似时,才能取得成功。这种心理同构,正是群众接受某种观念的前提条件和土壤。

在当代中国,群众陷入集体焦虑中,普遍性的焦虑情绪如同病毒一样弥漫,这种情绪上的问题根植于现实,来源于群众对于个人生活的不安全感和公共生活的不信任感。

作为个体的人其实生活重心各有不同,有人更关心经济,有人更关心娱乐,有人更关心政治,这本是人的本性。但来源于个人生活的压力和大量的负面新闻,使得大多数人将个人聚焦点转向引起危机感的事件。心理学家表示,这种持续性的关注可能会引起类似强迫偏执的心理问题。越不好,越关注;越关注,觉得它越不好。

社会心理学认为,集体行为的观察肯定了两种感染,即情绪的感染和行为的感染。这些感染吸引和影响了个体,原来有许多人是袖手旁观,漠不关心者,可能对某种行为,觉得有一点奇怪,微感有细加观察的兴趣,不久却突然兴奋起来也参加进去了。这是由于他的情绪和行为都已被感染着了,情绪的感染使人的情绪与群众一致起来,形成了群众心理。

而现在网络的发达和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观点传播更加迅速,也使得情绪的传播更加广泛。因此,群众心理不安全感和焦虑导致的挫败感十分突出。

梦来源于现实,根植于现实。这种不安的群众心理背后是对于现实的无奈,失望和试图改变。因此,中国梦不仅仅提出了美好前景,也是对现实的反映。

美国梦为什么能鼓舞人,为什么能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当然离不开它用各种宣传手段渗透美国梦,但其底气在于,已经有很多成功的范本激励人心,无背景无权势无财富三无青年奥巴马站到美国政治顶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也就是说,美国梦不只包括美好的未来前景,更包括了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我们看到的是一幢楼,站在地面仰望,不仅看到楼顶,也看到通往楼顶的路。

而中国梦也有一个美好的目标,但成功的例子太少,通往梦想的路并不向所有人开放,仿佛我们看到云端的金碧辉煌,看看而已。笔者认为,中国梦,不需造一座空中宫殿,我们更需要的也许是通向高空的通道,即使云端只有四角木屋一间。

我们所求不多,只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